更新時間:2022-07-07 12:00:28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1552次
Java 應用程序在計算機的RAM中編譯和執行。每個應用程序都分配了一定數量的內存。在 RAM 中分配的內存稱為應用程序內存。數據和代碼存儲在這里。分配給 Java 進程的內存量取決于多個因素,例如Java 運行時環境 (JRE)、操作系統、處理器等。JVM 將分配給進程的內存分為五個部分:Java堆棧、堆、類/方法區、程序計數器寄存器和本機方法堆棧。在本文中,動力節點小編將對堆棧和堆內存進行介紹。
堆棧內存是為進程分配的空間,用于存儲所有函數調用、原始數據類型(如 int、double 等)以及函數的局部變量和引用變量。堆棧內存始終以后進先出 (LIFO)方式訪問。在堆棧內存中,為每個執行的方法創建一個新的內存塊。方法內的所有原始變量和對對象的引用都存儲在此內存塊中。當方法完成執行時,內存塊從堆棧內存中清除,堆棧內存可供使用。只要創建它們的函數正在運行,堆棧中的值就存在。堆棧內存的大小是固定的,一旦創建就不能增長或縮小。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 Java 程序,它包含三個方法main、addOne和addTwo。當這個程序執行時,我們將看到堆棧使用的逐步解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int addOne(int input) {
return input + 1;
}
public static int addTwo(int input) {
return input + 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x = 0;
x = addOne(x);
x = addTwo(x);
}
}
1.程序執行時,JVM首先執行main方法。調用 main 方法時,會在堆棧中為其分配一個塊。方法中的變量被創建、賦值,然后存儲在塊中。
2.當從 main 方法調用addOne方法時,會在堆棧中分配一個新塊。該方法的變量被創建并存儲在塊中。方法執行完成后,將值返回給調用方法(這里是主方法),并清除塊。
3.同樣,當調用addTwo方法時,會為其分配一個新塊,并創建和存儲變量。當方法完成執行時,將值返回給調用方法,并清除塊。
4.最后,main方法完成其執行,并且從堆棧中清除該塊。
堆內存用于存儲在 Java 程序執行期間創建的對象。對創建的對象的引用存儲在堆棧內存中。堆遵循動態內存分配(內存在執行或運行時分配)并提供隨機訪問,與堆棧不同,堆棧遵循后進先出 (LIFO) 順序。與堆棧相比,堆內存的大小很大。堆內存中未使用的對象由垃圾收集器自動清除。JVM堆內存可以分為三部分:
新一代或年輕一代
老一代或老一代
永久代
新一代或年輕一代
年輕代是分配所有新創建對象的地方。新一代依次有 3 個部分,Eden、Survivor1和Survivor2。所有新創建的對象都分配在伊甸園空間中。當 Eden 已滿時,會發生一次次要的垃圾回收,并將活動對象移至Survivor1,然后移至Survivor2. Survivor1 和 Survivor2 包含在次要垃圾收集中幸存下來的對象。在 Eden、Survivor1 和 Survivor2 中幸存下來的對象將被移至終身代。在年老代中,垃圾收集的頻率較低,因此使用 Survivor1 和 Survivor2 空間來確保只有長期存活的對象才會被移動到年老代。
老一代或老一代
年齡是為年輕代分配的對象設置的。當達到那個年齡時,那些活著的對象被移動到老年代。一般來說,長期存活的對象存儲在老年代。主要垃圾收集在老年代運行以收集死對象。
永久代
JVM 使用永久代來存儲有關類和方法的元數據。JVM 還將 Java 標準庫存儲在永久代中。該空間作為完整垃圾回收的一部分進行清理。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HeapMem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x = 10;
List < Integer > list = new ArrayList < > ();
list.add(1);
list.add(2);
list.add(3);
}
}
在上面的例子中,變量x分配在堆棧中,而對象列表分配在堆中。只有對列表對象的引用存儲在堆棧中。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