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7-16 15:27:23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2084次
每天都看到很多對編程感興趣的人在問是不是可以自學軟件開發,或者應該怎么自學 編程才能入門。在這篇文章里,小編將嘗試重現一個初學者在學習計算機編程時可能會 碰到的問題,并盡量提供相應的解決思路,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自學是學習軟件編程極其重要的一個途徑。不過最好的方式是自學的同時,有一個可以幫助解決問題的同事或者老師,這樣可以避免卡在一個問題上太長時間。
現在有很多途徑可以自學,例如動力節點的Java視頻教程,這個教程的網站內提供一些面對初學者的免費在線教程,不管你是零基礎還是進階,都可以在這個網站內邊學習邊實踐。
編程是需要熟練的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的,因為需要用這些基本技能來組合出來針對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你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即使了解了順序、條件判斷或者跳轉、循環之類的思維也解決不了具體問題,因為分解到最后還是找不到可用的武器。
編程語言是你的第一個武器,要用好這個武器,就需要盡可能多的了解一個編程語言的能力。可以參考下面的問題探索編程語言的能力:
變量是讓同一段程序能夠適應各種執行環境的必備品,在程序中順利地使用變量意味著你有了初步的抽象能力。幾乎所有的編程語言都支持變量,那么先了解一個編程語言如何定義變量、如何給變量賦初值是理所應當的。
例如,你要編寫的程序可能有很多個注冊用戶,而你的程序核心邏輯并不需要根據用戶的不同而區別對待,那么將注冊用戶抽象成一個變量來編寫你的程序邏輯就是合理的選擇:
函數(或者過程)是組織可復用代碼的一種常用手段。如果有一個功能你會在多個地方使用,那么把這個功能封裝到一個函數里是常見的代碼復用手段,這樣就避免了同樣的實現代碼在程序的不同地方重復出現,優化了代碼,也更容易維護。
如果說函數是對計算機原生的順序過程化思維的一種優化組合方法,那么類則是面向對象的軟件設計思維的優化組合方式,不妨簡單地把面向對象視為對現實世界中的實體對象以及相互關系的模擬,例如可以把所有的用戶視為一個類,因為在我們的程序中這些用戶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和方法。
就像前面說到的,這些組合手段用來把程序的各部分拼裝在一起,因此是必須掌握的。
所謂基準解決方案就是可以解決某個單一問題的方案,例如:怎么輸出一句話、顯示一個圖片或者訪問服務器上的數據庫。通常一個編程語言都會提供一些內置的基準解決方案,以函數或者類的形式提供給開發者,這些函數或者類,就是我們常說的API——應用開發接口。
因此在了解了編程語言的基礎語法之后,需要學習的就是編程語言提供的API的使用方法。雖然不需要逐個驗證每個API的功能,但是強烈建議你設定一些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找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API進行練習——這些API是你解決具體問題的基礎。
大多數的編程語言都采用開發包的形式支持第三方提供擴展解決方案,以便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領域需求進行選擇。了解你選擇的編程語言有哪些常用的開發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可以避免你重新發明輪子,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同樣是學習Python,如果你的目標是要開發Web應用,那么需要了解的就是Flask之類的Web開發包,而如果你的目標是要開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應用,那么需要了解的就是numpy、scikit-learn這些開發包了:
以上就是動力節點小編介紹的"編程學習資料之自學指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有疑問,請在線咨詢,有專業老師隨時為您服務。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