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0-07-15 14:48:37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2344次
面向對象(Object-Oriented,簡稱OO)可以簡單定義為:按照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思考方式,采用對象或者實體的概念建立模型,來模擬客觀世界的一種分析、設計或者實現軟件的方法。通過面向對象的理念,可以使得設計的軟件系統能與現實世界中的系統較好地對應起來。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方法,會涉及到三個基本特征:封裝、繼承和多態。
首先我們來看什么是類和對象。
1、類和對象
類(Class):具有相似內部狀態和運行規律的實體的一種抽象,類的概念來自于人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過程。例如,人們可以將汽車可以認為是一種類,這個概念是將轎車、公交車、卡車等多種具有類似特性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進行了抽象和概括。
而特定的實體、個體,例如一輛汽車,則為對象(Object)。換一種描述方法來說,對象是類的一個實例(Instance,也可以理解為實體)。再比如,一只貓,也是一個對象,并且是動物類的一個實例。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對象的內部狀態稱為屬性(Property),運行規律稱為方法(Method),在有的編程語言中,往往稱為成員變量和成員函數。在后面講到Java語言的基本語法時,還會結合具體代碼深入分析。
2、封裝
封裝(Encapsulation)是一種信息隱藏的概念,讓某個類僅僅公開必須要讓外界知道的內容,而隱藏其它一切內容,不同的類或者對象之間并不需要過多地了解對方內部的具體狀態或運行規律;這樣設計的好處是,當某個類發生改動時,這個改動對其他類的影響可以降低,也即減少不同類之間的關聯、耦合程度。
例如,汽車類在封裝時,提供幾個對其用戶類的操作方法:點火、啟動、剎車、熄火(關閉發動機)等,汽車類本身還有品牌、型號、產地等屬性。汽車類對于用戶類,隱藏了點火方法的實現細節,用戶類不需要關注汽車完成點火的具體過程,這部分的設計,汽車和用戶類沒有必要產生關聯,就可以封裝起來、隱藏內部細節,只提供一個方法由用戶操作。
以上就是動力節點java培訓機構的小編針對“Java面向對象基礎之什么是面向對象編程”的內容進行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疑問,請在線咨詢,有專業老師隨時為你服務。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