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0-12-24 17:38:42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1270次
Linux內核(kernel)利用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來訪問文件。文件描述符是非負整數。打開現存文件或新建文件時,內核會返回一個文件描述符。在Linux系統中,讀寫文件也需要使用Linux文件描述符來指定待讀寫的文件。
實際上,文件描述符是一個索引值,指向內核為每一個進程所維護的該進程打開文件的記錄表。當程序打開一個現有文件或者創建一個新文件時,內核向進程返回一個文件描述符。在程序設計中,一些涉及底層的程序編寫往往會圍繞著文件描述符展開。但是文件描述符這一概念往往只適用于UNIX、Linux這樣的操作系統。
習慣上,標準輸入(standard input)的Linux文件描述符是 0,標準輸出(standard output)是 1,標準錯誤(standard error)是 2。盡管這種習慣并非Unix內核的特性,但是因為一些 shell 和很多應用程序都使用這種習慣,因此,如果內核不遵循這種習慣的話,很多應用程序將不能使用。因此,在Linux的系統調用中,大量的系統調用都是依賴于Linux文件描述符。
先說files,它是一個文件指針數組。一般來說,一個進程會從files[0]讀取輸入,將輸出寫入files[1],將錯誤信息寫入files[2]。
舉個例子,以我們的角度 C 語言的printf函數是向命令行打印字符,但是從進程的角度來看,就是向files[1]寫入數據;同理,scanf函數就是進程試圖從files[0]這個文件中讀取數據。
每個進程被創建時,files的前三位被填入默認值,分別指向標準輸入流、標準輸出流、標準錯誤流。我們常說的「文件描述符」就是指這個文件指針數組的索引,所以程序的文件描述符默認情況下 0 是輸入,1 是輸出,2 是錯誤。
進程獲取文件描述符最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本機子例程open或create獲取或者通過從父進程繼承。后一種方法允許子進程同樣能夠訪問由父進程使用的文件。文件描述符對于每個進程一般是特定的。當用fork子例程創建某個子進程時,該子進程會獲得其父進程所有文件描述符的副本,這些文件描述符在執行fork時打開。在由fcntl、dup和dup2子例程復制或拷貝某個進程時,會發生同樣的復制過程。
對于每個進程,操作系統內核在u_block結構中維護文件描述符表,所有的文件描述符都在該表中建立索引。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Linux 中一切皆文件」設計思路的高明了,不管是設備、另一個進程、socket 套接字還是真正的文件,全部都可以讀寫,統一裝進一個簡單的files數組,進程通過簡單的文件描述符訪問相應資源,具體細節交于操作系統,有效解耦,優美高效。
實際上,Linux文件描述符看成是一種系統資源,可以通過相應的命令來查看文件描述符的上限。每一個文件描述符會與一個打開文件相對應,同時,不同的文件描述符也會指向同一個文件。在本站的Linux教程中,對Linux文件描述符的使用有著詳細的講解,想要快速掌握Linux文件描述符的小伙伴可以前去觀看學習。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