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0-11-27 17:40:31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2222次
XML是一種用于標記電子文件使其具有結構性的標記語言,作為一門可擴展的標記語言 XML也不是一出現就備受矚目的,XML語言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本文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XML的發展史。
XML并不是歷史上第一門標記語言,事實上XML還有兩個先驅:SGML和HTML,這兩個語言都是非常成功的標記語言,但是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缺陷,XML正是為了解決它們的不足而誕生的,以下將介紹xml的發展史。
198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一個信息管理方面的國際標準,就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標準通用置標語言),用來定義電子文檔結構和其描述內容,適用于高度結構化數據的防衛區和其他各種工業領域。SGML早在萬維網發明之前就已存在,是所有電子文檔標記語言的起源。
1989年,蒂姆發明了萬維網,就是我們所稱的www或web,能讓人們通過瀏覽器訪問服務器上的頁面。
1991年,萬維網被公眾所知。
1994年,萬維網聯盟成立,就是我們所稱的W3C,創建者也是蒂姆。
1995年,SGML雖然功能強大,但是復雜臃腫,價格昂貴,不適用于web數據描述,因此HTML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標記語言)2.0標準(HTML 1.0是草案)被發布,適用于web的網頁開發,但只有固定的標簽集。
1998年,W3C發布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擴展標記語言) 1.0標準,用來簡化Web文檔信息的傳輸,可自定義標簽,也是各種應用程序進行數據傳輸最常用的工具。2000年,W3C發布XHTML 1.0標準,它是基于XML的應用,旨在解決HTML語法松散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過渡技術,目的是實現HTML向XML的過渡。
2014年,W3C宣布HTML 5標準規范制定完成,方便了移動端的軟件開發,HTML 5已經不是SGML的子集,是一個全新的標準。
SGML和XML都是元語言,XML是SGML的一個子集;HTML是基于SGML的一個應用實例,XHTML是基于XML的一個應用實例;1992年,Macromedia(漢譯宏媒體公司)成立1999年,Final cut pro這款由Macromedia發起,被蘋果公司接手研發的非編軟件在這年發布2005年,Macromedia被Adobe公司收購,旗下“Macromedia”品牌名稱亦被“Adobe”取代,例如大家熟知的dreamweaver、firework、flash等2011年,完全重寫的final cut pro X由蘋果推出,其最新的final cut pro版本停在7.0.3不再更新小結:從歷史來看,pr和final7其實是同源的,這也是為什么他倆使用同一種xml語法規則的佐證,即xmeml,而完全重寫后的finalX獨自使用另一種xml語法規則,fcpxml,這給數據交換造成了困難。
隨著XML技術的發展,XML越來越適合萬維網傳輸,提供統一的方法來描述和交換獨立于應用程序或供應商的結構化數據。XML逐漸成為Internet環境中跨平臺的、依賴于內容的技術,也是當今處理分布式結構信息的有效工具。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