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23 12:09:56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1770次
一個由C/C++編譯的程序占用的內存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棧區(stack)— 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 ,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類似于數據結構中的棧。
(2)堆區(heap) — 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 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與數據結構中的堆是兩回事,分配方式倒是類似于鏈表。
(3)全局區(靜態區)(static)— 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一塊區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程序結束后由系統釋放。
(4)文字常量區 —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這里的,程序結束后由系統釋放 。
(5)程序代碼區 — 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
堆棧應用非常廣的棧LIFO(后進先出)
(1)洗盤子。用過的盤子一個一個疊放,那么最上面的盤子先洗,然后是下面的。
(2)遞歸函數返回地址。程序先執行的函數地址扔到最底下,直到遞送到有明確返回值函數地址后,在歸回上一層處理它,直到最底部函數都處理完。
在JAVA中有兩種形式體現
(1)自己編寫實例代碼:(主要操作方法為:push()、pop())
這段代碼就是首先定義一個stack堆棧類,堆棧類里有個存放值的數組,有個指針tos(姑且看過做指針)
當我們push的時候,stck[]數組每加一個值,tos就加1相當于指針在移動,同理當我們pop的時候,指針-1也是在移動
class Stack{
int stck[] = new int[10];
int tos;
Stack(){
tos = -1;
}
void push(int item){
if(tos == 9)
System.out.println("Stack is full.");
else
stck[++tos] = item;
}
int pop(){
if(tos < 0){
System.out.println("Stack underflow.");
return 0;
}else{
return stck[tos--];
}
}
}
public class TestStac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ack mystack1 = new Stack();//new 兩個mystack對象
Stack mystack2 = new Stack();
for (int i = 0;i<10 ;i++ )
{mystack1.push(i);}//循環0,9 將 0到9按順序插入到mystack1中的數組stck中 (此處++tos后才加 開始tos=-1 ++后就是0)
for(int i =10;i<20;i++)
{mystack2.push(i);}//循環10,19 將 10到19按順序插入到mystack1中的數組stck中
System.out.println("Stack in mystack1:");//打印此語句
for(int i = 0;i<10;i++)
System.out.println(mystack1.pop());//循環9,0打印stck中值 依次是stck[9],stck[8]...stck[0]
System.out.println("Stack in mystack2:");
for(int i = 10;i<20;i++)
System.out.println(mystack2.pop());//循環19,10打印stck中值 依次是stck[19],stck[18]...stck[10]
}
}
(2)使用系統提供好的Queue類
使用boolean add(E e)添加對象
使用 E poll() 獲取并移除此隊列的頭
以上就是動力節點小編介紹的"堆棧的作用和用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想了解更多可查看Java堆棧。動力節點在線學習教程,針對沒有任何Java基礎的讀者學習,讓你從入門到精通,主要介紹了一些Java基礎的核心知識,讓同學們更好更方便的學習和了解Java編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