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3-31 17:31:11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2247次
說到CSS的發展歷程,得追溯到1994年,因為CSS的傳奇始就始于1994年。往前追溯到1990年,Tim Berners-Lee和Robert Cailliau共同發明了Web,在當時Web已開始被用作電子出版的平臺,但是,缺少發布平臺的一個關鍵部分:無法對文檔進行樣式設置。例如,無法描述網頁中類似報紙的布局。Håkon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從事個性化報紙演示工作后,發現需要Web樣式表語言。
瀏覽器中的樣式表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想法。從1990年開始,HTML就一直致力于將文檔結構與文檔布局分離。TimBerners-Lee編寫了NeXT瀏覽器/編輯器,以一種可以用簡單的樣式表確定樣式的方式。但是,他沒有發布樣式表的語法,而是考慮到每個瀏覽器決定如何最好地向用戶顯示頁面的問題。其他瀏覽器,包括Pei Wei的Viola(1992)和Harmony瀏覽器(1993)該超-G系統是在Web的早期競爭者之一 Hyper-G系統具有可比的樣式語言。
但是,與更高級的樣式表不同,隨后的瀏覽器為用戶提供了越來越少的選擇來影響樣式。1993年,使網絡流行的瀏覽器NCSA Mosaic問世。但是,從樣式上講,這是一個倒退,因為它只允許其用戶更改某些顏色和字體。
從HTML被發明開始,樣式就以各種形式存在。不同的瀏覽器結合它們各自的樣式語言為用戶提供頁面效果的控制。最初的HTML只包含很少的顯示屬性。
隨著HTML的成長,為了滿足頁面設計者的要求,HTML添加了很多顯示功能。但是隨著這些功能的增加,HTML變的越來越雜亂,而且HTML頁面也越來越臃腫。于是CSS便誕生了。
1994年哈坤·利提出了CSS的最初建議。而當時伯特·波斯(Bert Bos)正在設計一個名為Argo的瀏覽器,于是他們決定一起設計CSS。
其實當時在互聯網界已經有過一些統一樣式表語言的建議了,但CSS是第一個含有“層疊”豐意的樣式表語言。在CSS中,一個文件的樣式可以從其他的樣式表中繼承。讀者在有些地方可以使用他自己更喜歡的樣式,在其他地方則繼承或“層疊”作者的樣式。這種層疊的方式使作者和讀者都可以靈活地加入自己的設計,混合每個人的愛好。
哈坤于1994年在芝加哥的一次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CSS的建議,1995年的www網絡會議上CSS又一次被提出,博斯演示了Argo瀏覽器支持CSS的例子,哈肯也展示了支持CSS的Arena瀏覽器。
同年,W3C組織(World WideWeb Consortium)成立,CSS的創作成員全部成為了W3C的工作小組并且全力以赴負責研發CSS標準,層疊樣式表的開發終于走上正軌。有越來越多的成員參與其中,例如微軟公司的托馬斯·萊爾頓(Thomas Reaxdon),他的努力最終令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支持CSS標準。哈坤、波斯和其他一些人是這個項目的主要技術負責人。1996年底,CSS初稿已經完成,同年12月,層疊樣式表的第一份正式標準(Cascading style Sheets Level 1)完成,成為w3c的推薦標準。
1997年初,W3C組織負責CSS的工作組開始討論第一版中沒有涉及到的問題。其討論結果組成了1998年5月出版的CSS規范第二版,而級別3可能會在1999年底推出。與此同時,不僅HTML依賴CSS進行演示。許多基于XML的格式也都需要CSS,1998年末推出的瀏覽器顯示了呈現XML數據的第一步,但仍然有些局限。
以上內容就是所有關于CSS的發展歷程的所有內容,了解完css發展的來朧去脈,相信對你學習CSS會有一定的幫助。時至今日,CSS儼然成為了前端開發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SS的相關技術也日趨成熟,在本站的CSS教程中對CSS中的多種技術都有很詳細的講解,方便我們學有所成,將CSS技術熟練運用到前端頁面的開發中。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